流浪枪手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特别繁忙,频繁地出差,所以”枪手”这部分的生活被压缩得相当厉害,因为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流浪。到了一个地步甚至新枪到手都很少有机会去靶场体验过瘾,不是一般的不甘心。
至于”流浪”的部分,说起来也是丰富多彩的,吃的住的都无可挑剔,当然也包括了劳累辛苦,特别是时差倒来倒去,睡得不好不说,吃都不敢吃饱,生怕白天犯困,耽误了工作。多半的时间都是混混沉沉的,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也纷至沓来。不但有白日做梦的体验,更有了许多梦游穿越的经历。
头昏脑涨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十几年没有正式地回国度假旅游,所以每次回去都有些不真实的感觉,关键就是发展速度太快,尤其是房子大楼太多,目不暇给头晕眼花。加上时间紧张,多数时间都在机场或者酒店,洋人比中国人还多,说汉语的机会都不全。感觉好像还是在国外,虽然吃的住的都提高了不只一个档次,但是总是觉得陌生,没有回家或者回到解放区的感觉。
说到解放区,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多数都有类似的情节,那就是在敌后艰苦卓绝战斗的武工队,在把鬼子汉奸搞得狼狈不堪叫苦不迭的同时,也在日夜期待着党代表从延安回来,哪一天深夜里回来了,就带来了延安的红枣和毛委员的《论持久战》,结果是群情激动,热血沸腾,力量倍增,第二天就打了一个决定性的大胜仗,红旗招展军歌嘹亮,不但从前的各种难关困苦一扫而光,而且星星之火已经燎原,马上就要烧得干干净净。
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枪手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应该定位于敌后武工队在捣乱,还是敌后文工团在做戏,反正在敌后就是了。解放区也已经成了大后方,带来的东西也从红枣和《论持久战》变成了好酒好肉加上盗版光盘。再到后来,血压血糖血脂都是连创新高,想喝不忍心想吃吃不下,无论你是在天涯海角,干脆大家看看美食图片也就算过节过年。记得有个中秋节的笑话说,小的时候没心听嫦娥的故事,一心想着月饼,到现在那么多月饼都不想吃,只是惦记着嫦娥。这里面当然不包括枪手。
抱歉又跑题了,想说的是现在就算亲身回国,非分之想无非也就是看看,最多加上尝尝。但终归还是怀念印象中的解放区。今次要隆重推出的就是真正的解放区一游,亲切无比加上货真价实,有照片为证。敢说就算国内城里的看官,也是不能常见。
以前看到湛蓝晴朗的天色,总要想起一句脍炙人口的话,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等等之类,说实话,多数是在北美看到的,勾起了许多想家的念头。这次则是确确实实地在故乡的土地上空,看到了如此蓝天白云,许多赞美的话一起涌到嘴边,最顺口当然是,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这样的风景看了两个小时,到了打尖的小镇,亲切感更是强烈,听到周围的人大说特说家乡的方言,仿佛在欣赏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兴奋之余黯然发觉,自己的口音已经生疏了。路边的饭店也已经脱胎换骨,品种花样包括顾客的坐位都改进了许多。
想当年《红灯记》里面的李玉和在这个店喝粥的时代,这里只有一条长凳,一口大锅,几个大碗而已。所谓时不我待沧海桑田,十分感概。更加感慨地是昨天看到了个关于《红灯记》的花边新闻。大家都记得李奶奶李玉和被日寇鸠山杀害以后,李铁梅被释放回家,想方设法完成了接头的革命任务,赢得了抗日的胜利。昨天的跟踪报道说,李铁梅后来一直坚持地下工作,解放战争胜利后被安排在妇联上班。后来在文革当中受到迫害,不堪殴打凌辱自尽身亡,留下一个一岁的女儿。初中毕业后流落广东谋生。后来遇到了一位从日本来的汉学家,算起来还是当年的鸠山的孙子辈的一个亲戚,也是前生早定,缔结姻缘。婚后随丈夫移居日本,一直为中日友好促进会默默奉献,云云。
走进路旁的药店,老板娘热情招呼,虽然药店不大,品种不多,口气中是什么病都能治,不光药到病除,更是物美价廉。不到五分钟,找到了几盒抗生素以备不时之需。多说一句就是国内的抗生素已经列为厨房药物,所以大城市里已经不允许随便买卖了。
路边的商店住户,好像都可以直接拍成电影,有些真假莫辨的此情此景。
忙了一天到得晚上,到了订好的旅馆,好像又有些脱离现实的感觉了。也是地处偏远,消费有限,普通的房间也差不多到了豪华的地步了。就像上面说过的,因为时差的原因,睡觉总是个大问题。想过了许多办法也没有用,后来引经据典,发现了孤枕难眠的传说,所以要特别数一数枕头的个数,说不定枕头多了,多到了孤枕难眠相反的极端,就能睡个昏天黑地。补充一点就是事后证明这是个异想天开的主意,有一次枕头的个数达到了10个,有些浮想联翩,更加睡不着了。
虽然酒店已经大到脱离群众的地步,但是饮食还是很接地气的,上面照片中的东北菜,分明就是刚刚送来的外卖,供应商可能就是刚才所介绍的前身是李玉和曾经喝过粥的饭店。饱餐一顿猪肉炖粉条以后,意犹未尽但是胃口不堪重荷了。回到房间烧壶水泡茶消食,奈何怎么找不到正经的茶叶和茶杯,只好洋为中用造就了上面的画面,非有哲学家的头脑不能总结归纳。
工作的时间到了,还需继续前行。这回来到真正的工程位置,当然一切都没有就绪,只能通过想象看到未来的现代化厂房之类。简单说来就是到此一游,大功告成,双方握手。
与陪同的本地公司人员闲聊,夸奖几句土地肥沃风景优美。却意外得知这么一大片土地,实际上的主人只有一户或者说是一伙人。我们惊讶之余开玩笑说,那不成了地主了吗?对方表情略显复杂地告诉我们说,确实是地主,而且是有上百年历史的地主。这块土地的历史也很久了,久而久之就有了富人和不太富的人,东北民风淳厚土地肥沃丰衣足食,所以其乐融融也过了好几十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以后这里掀起了土改运动,但是整个村子几乎都是中农,所有的富农其实都是一家子,不知道怎么想起来土改之前分了家。所以也没有地主,富人虽然有了接收批判的资格,但是还没有达到被镇压的标准。同时符合贫农标准的也只有几户所谓的二流子。经过培养教育之后,把几个富农终于成功批斗了一通,分出了阶级。经历了天灾人祸几十年以后,人人都成了下中农。后来政策放宽,原来的富农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但是干部家里的孩子始终不成器也考不上大学,所以渐渐式微。再后来分田包产,成立公司,全村人除了心里彼此有了些仇恨和防备之外,实际上又回到了以前的格局。
我们听了摇摇头,也是一声叹息。
想起来南郭先生诚不我欺,所谓辛辛苦苦几十年,终于回到解放前。
写道这里发觉不对了,文章结尾应该点题才对,怎么扯到了解放前,应该是解放区才对。
前篇请参看,如梦似幻上海滩。
流浪叔的文字总是那么辗转腾挪并恰到好处。喜欢,佩服。
谢谢朋友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