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4式微声冲锋枪 (转摘)

Posted on August 17, 2017 by

中国64式微声冲锋枪(转载)

2012年8月31日版。

    1960年代初,根据我军侦察兵的特殊要求,我国军工部门开展了微声冲锋枪的研制工作。在专家李正凡的主持下,从探索消焰、消烟、消声原理入手,成功地设计了专用枪弹和消声装置,攻克了由于微声枪特殊的内弹道特性带来的可靠性和射击精度等技术关键问题,于1964年设计定型了64式7.62mm微声冲锋枪。

 了解64式微声冲锋枪,还是从一段战例开始吧——

 1984年两山轮战开始后,我方组织各大军区精干侦察力量赶赴云南战区进行轮换战斗,以获取实战经验。在执行任务时,1964年式微声冲锋枪是特种侦察兵手中的利器,悄无声息地消灭战场上的敌人,于无声处立大功。

 1984年9月5日,老山战区第三侦察大队某师侦察连接到上级命令,前往844 高地执行侦察捕俘任务。

 为了掌握敌军情况,我方侦察兵先后数次渗透到844高地进行抵近侦察,摸清了目标地区附近的雷场、工事构筑、明暗火力点及越方士兵的活动规律,然后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参谋作业,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设定了相应的处理办法,同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

 9月12日上午8时37分,出击分队的侦察兵们经过3天2夜极为艰难的丛林行进,到达了844高地山脚下的河边并隐蔽起来。

 19时天色擦黑时,突然下起了暴雨,暴雨中电闪雷鸣,越方观察不良,更听不到任何声音,真是天助我也!侦察分队离开河边迂回到844高地侧后,隐蔽在灌木丛中,借着闪电,我侦察兵发现了山峰下有一个越军哨棚。连长孙某亲自带领两名战友接近哨棚,经过仔细观察,断定棚内不超过10名敌人。由于敌方人数过多,连长决定先突袭消灭一部分,再抓捕剩下的敌人,并由同行的工兵向通向844 高地的道路上布雷,隔断哨棚与高地的联络。

 次日凌晨5时20分,正是人最疲惫和松懈的时候,当连长孙某听到一名越军士兵打哈欠的声音时,认为时机已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只见孙某像猛虎扑羊一般冲进哨棚,用64式微声冲锋枪连续3个点射,击毙3名敌人,同时另一名战友击毙1人,击伤1人,另外2个敌人撞破棚壁逃跑,但被守候在棚外的我方战士击毙。正当战友将受伤的敌人捆绑准备带走时,孙某又用侦察兵匕首解决了一个藏在蚊帐中摸枪的敌人。整个过程还不到一分钟。5时40分,当侦察分队撤出 300m后,844高地顶峰的越军才发现哨棚遭袭,吵吵嚷嚷地前来追击,结果踏响了小分队预先布设的地雷。越军又对我撤离方向实施拦阻射击,并以两个排的兵力追来。孙某果断命令工兵布雷阻拦。追兵再次踩响地雷,遂不敢再追。侦察分队重新选择方向,开辟道路,于当日10时25分安全返回。

 整个袭击战共毙敌13名,我方无一伤亡。事后,监听发现越军在无线电里惊呼“遭到中国高级别动队的无声袭击”。

 在研制64式微声冲锋枪时,专用微声枪弹的研制工作也同时启动。枪弹试制成功后命名为1964年式7.62mm微声冲锋枪弹,该弹也适用于后来的85式微声冲锋枪。该弹全弹长37mm,全弹质量12~13g,弹头长25.9mm,弹头质量7.6~7.9g,弹头直径7.85mm,采用瓶形无突缘弹壳,弹壳长24.7mm,最大枪口动能344焦耳,100m处对2.5mm厚的冷轧钢板(后倾30°)的穿透率为80 %。

 为降低枪口噪声,该微声枪弹采用的装药比较特殊,为“双球23-1”双基球形发射药(早期曾使用过方片形发射药),发射药质量0.23g。不管是球形发射药还是方片形发射药,在燃烧时都是从药粒表面向内部逐渐燃烧,开始燃烧时表面积最大,膛压最高(平均最大膛压240MPa),弹头在枪管内的运动速度也最高。随着燃烧的进行,燃烧面积很快减小,加之弹头后部枪管空间逐步增大,因而膛压很快下降。当弹头出枪口后,火药燃气已经在膛内充分膨胀燃烧,所以枪口附近的声响、烟雾、火焰较小。另外,弹头的平均初速为285~305m/s,为亚音速,大大降低了弹头激波产生的声响。

 由于要求枪弹能够击穿当时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装备的尼龙防弹背心和钢盔,所以必须在不改变初速的前提下提高穿透力,故其弹头头部形状设计成近似于步枪弹弹头的尖形,而不是手枪弹的球形头部。弹头顶端留有3mm左右的空腔,后部的铅套加厚,弹头质心靠后,在保证穿透力的同时使弹头在人体内的翻滚碎裂效果更强,提高了停止作用。其弹头内部结构也不同于手枪弹,为外覆被甲的钢心弹,钢心与被甲之间有铅套。早期被甲由黄铜冲压而成,后期采用覆铜钢。早期的钢心采用尖头带尾锥的形状,由车削加工而成,这样的生产方式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大量废品。后期改成有一定弧度的平顶带锥尾的形状,采用冲压方法,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64式微声冲锋枪由枪管、消声装置、瞄具、机匣、枪机、复进机、击发机、弹匣和折叠枪托等9个部件组成,全枪共100个零件。

 该枪在外形上参考了54式冲锋枪的无护木式设计,但机匣长度大大缩短。弹匣和握把之间的距离很近,结构紧凑。采用的金属折叠枪托与56-1式冲锋枪的折叠枪托基本一致,只是略短一些,同样为双支架向下折叠式金属枪托,由左右撑杆、肩托、枪托轴、枪托卡笋组成。需要打开枪托时,用拇指按压枪托定位按钮后,将枪托向下、向后旋转到位,再将肩托转到位即可。但由于依靠枪托卡笋、卡笋孔、卡笋缺口配合定位枪托,不能自动补偿相互间的间隙,所以枪托易松动,影响射击精度,同时手感和贴腮的感觉也不是很舒适。

 枪管上开有36个小排气孔,在射击时一部分火药燃气从这里排向消声装置中的消声碗。接近机匣的位置上有圆筒形连接套和带有长孔的支架,支架用于规正消声器套筒的位置,连接套用于连接消声器套筒和机匣。消声装置由套筒和消声碗组成,采用马克沁膨胀消声原理。消声碗分为大、中、小3种,排列顺序由枪口部位开始按中号(2个)、小号(10个)、大号(1个)依次排列,并由两根联杆串联。两根联杆的前端有一个可以压倒的提环,以便于拆装消声碗。由于使用了消声装置和微声枪弹,白天射击时,在100~150m的距离上听不到声音, 在50m 的距离上看不到枪口烟;夜间射击时,在500m距离上听不到枪声,在50m 距离上看不到枪口焰。在室内射击时,室外听不到声音。

 该枪机械瞄具的表尺照门有固定缺口、活动缺口两种。固定缺口用于射击 100m距离上的目标,活动缺口用于射击200m距离上的目标。

 该枪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由于瞄具设在消声筒上,故在一段时间的射击后,射击精度会下降,每一次分解后,射击精度也会受到影响;二是在射击后硝烟往往会聚积在消声筒内,然后慢慢逸出,而且不易擦拭,如果弹膛过脏或弹药受潮,射击中会产生弹壳炸裂的危险。由于该枪采用惯性闭锁原理,一旦膛内炸壳,火药燃气从弹膛后端冲出,后果相当严重,往往会使射手面部受伤,因此使用时要加以注意。

 64式7.62mm微声冲锋枪装备部队后,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鉴于此,我国军工部门组织力量研制出第二代微声冲锋枪,这就是1985年定型的85式7.62mm微声冲锋枪。

中国64式微声冲锋枪(转载) - maximmg08 - maximmg08的博客 黑色闪电!
图1:枪托打开的64式微声冲锋枪。 
中国64式微声冲锋枪(转载) - maximmg08 - maximmg08的博客 黑色闪电! 
图2:枪托折叠的64式微声冲锋枪。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