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到靶场,这纯粹仔细品味体验了一支大有来头的手枪,Walther 的P99 Final Edition终极版!这支枪之所以声名显赫,当然是是因为这是《007》影视中主角詹姆斯邦德的爱枪。流浪者以前介绍过巨片《英雄本色》对贝雷塔92FS和《让子弹飞》对1911的宣传,就是张麻子和小马哥的PK,在华人世界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但对枪支的销售几乎没有推动。而《007》确实风靡欧美而且是电视电影系列,所以影响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作为专业的业余分子,流浪者自然要郑重其事认真体验。
流浪者不属于追星族群,但是还是免不了感染名人效应。关于枪的名人,随口就能说出雷锋巴顿再加上007詹姆斯邦德。从小就被教导,树立远大理想,要接过雷锋的枪,可是直到长大成人,真枪也不发下来,到了最后反而气枪都给没收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误打误撞,读名人轶事的时候,发现巴顿将军的爱枪,却已经被收入囊中,而且还是好枪成双!雷锋的枪虽然错过,但误打误撞接过了巴顿的枪,算是勉强兑现了教导和理想!
流浪者是经典人士,说难听一点就是老古董。所以尽管活在当下,左轮枪也是玩的乐在其中。通过和自动手枪的仔细对比,甚至觉得某些具体环境下,左轮枪更适合非常偶然的镇宅防身。
回到眼前的话题,007的爱枪,Walther P99,虽然已经推出近三十年,但中间多次经过设计改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款终极版,其正式发布时间,还不到两年,这是著名的Walther公司的著名产品,再加上007的明星效应,很难说不让人心动。
这款终极版名字很拉风,当然也有配套的包装。纸盒里面的枪盒方方正正,与众不同,可以直接用于旅行。里面的空间也非常阔绰宽敞,还有一枚纪念币也非常显眼。
回到枪支本身,简单来说就是近年来最流行的击针式聚合物手枪,就是Glock的同行。如果直接说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这是一支可以DeCock的击针式手枪,
Decock大家并不陌生,但印象大都来自击锤式手枪,就像这支CZ75 SP01,子弹上膛以后,如果不是马上射击话,可以用这个Decocker将击锤复位,当然下次射击的时候,第一发需要使用更多的力量和时间扣动扳机,实现了类似于左轮枪那样同时具有方便和安全性的平衡。
因为击针的位置在套筒内部,所以Decock的过程不如刚刚看过的击锤式手枪那样明显。但能够从下面的视频中看到双动射击和单动射击时候扳机从行程的明显不同,加上相应的扳机力度也大得多,这样就有效保证了击针复位后的安全性。平时带在身上的时候,可以子弹上膛,击针复位,危机时刻可以直接射击,省去了保险按钮的操作。所以这支枪没有保险按钮,也没有扳机上剪刀形状的保险装置,非常简洁。Walther还给这个模式取了一个高端的名称,叫做Anti Stress,就是这里的AS,大意就是可以防止精神紧张而导致的失误。至于扳机的力度变化,流浪者是个粗人,粗略估计是双动扳机力度是单动扳机力度的差不多2倍,网上有人测试的结果说双动是9磅,单动是5磅。
当然增加了双动扳机功能也不都是优点,如果用做比赛的话,第一发子弹和后面的射击,扳机体验不一致,显然是个缺陷。比如说IDPA比赛,如果是Glock或者HK VP9的话,扳机上有保险装置,所有的射击都用的是同样的扳机力度和行程,都相当于这里的单动射击。但如果要用这支Walther的话,子弹上膛后,根据比赛规则,需要将击针复位,然后才可以开始比赛。所以理论上这种可以Decock的枪,包括这支击锤复位的CZ,和这支击针复位的Walther,都不适合射击比赛。
不过这款枪有个广为人知的优点,就是射击中扳机复位距离极短,热衷连续连续射击的高手应该非常喜欢。视频中展示扳机复位距离,但没有办法显示快速连续射击中的优势。
其他的方面枪手看来都是大同小异一目了然。稍微有些特别的地方,一是弹匣释放钮是欧洲范儿,设计在扳机护圈的下面,所谓的桨叶形状,左右通用。还有一个是击针指示器,击针处于发射状态的话,射手可以清楚看到。多说一句就是对于这款单双动都有的枪,这个功能不算很有用。另外一个可能和个人有关,就是流浪者感觉很容易上手,握把非常舒服,比起枪手自己的HK VP9还要好。
说到使用,在下面的视频中,因为篇幅有限,生怕朋友们不耐烦,所以P99打靶只录入了后面一小段,完整的射击录像放在了另外一个单独的,流浪者用作自我记录的视频当中(虽然短但只有射击过程,链接在下面视频的说明栏中)。还使用了流浪者时常练习用的CZ75 SP-01做参照,射击结果就是下面的照片,让人诧异的是,流浪者第一次使用P99的Grouping就不次于经常使用的CZ,假以时日,成绩明显提高也不足为奇。或许这支枪真的感染不少007的运气,也未可知。
多方比较,007的爱枪有什么好
更多视频请见 流浪枪手视频目录 或 流浪枪手YouTube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