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周末靶场,被雷打暴风雨增强型

Posted on April 23, 2019 by

题目看上去还是有些文理不通,其实这是上一篇雪后周末靶场,被雷打出的暴风雨的续集。在那篇博客里,枪手想炫耀一下学过洋文,被雷打就是洋文Beretta,而暴风雨也是洋文Storm,简单介绍了一下Beretta CX4Storm,相当于9mm口径的冲锋枪,看上去威风凛凛,但是带在身上肯定是痴心妄想。

这次要介绍的还是同一个朋友的新收藏,同一个品牌被雷打,同一个系列暴风雨。子弹口径增加到了点40,但是体积减小成了手枪,所以称为暴风雨增强型。题目还是有点绕弯,但枪手的风格还是可以辩护成为开门见山。

美国的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方兴未艾,各种口号潮流却是已经层出不穷,加上政治正确,各种经常和警察发生冲突的人等仿佛都有了铁卷丹书或者是金刚不坏之身一样,更加胡作非为。以至于执法部门不再相信以前日常所用的,在欧洲大行其道的9mm子弹,如今至少也要40S&W作起点,所以Beretta的Storm增强型也就应运而生!

2015年01月05日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绝对惊人的伯莱塔9毫米美军标准制式M9手枪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眼前的这支Storm是Px4系列里面的 40S&W型号,虽然体积较之前的92/96系列减小了一些,但是威力却增加了不少,这就要拜托比较特别的回旋或者旋转式(Rotating)枪管的闭锁设计。Beretta在92/96系列中增经推出了惊艳的露枪筒(敞开式套筒)设计,与之并行的是卡铁摆动式闭锁设计。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这个设计有一定的体积要求,也不能用于大威力的子弹。

像动画中所显示的那样​,这种回旋或者旋转闭锁的设计,就是枪筒与套筒之间的闭锁和解锁,都是通过枪筒沿射击轴线转动来完成的。而不是像其它的摆动式设计,闭锁和解锁都是经过某种上下运动来实现。这种特别的设计,理论上可以总结出来好几个优点:第一是枪筒的轴线可以始终保持不变;第二是把后坐力的动量分散了一些成了角动量,相当于减少了后坐力,但理论上也会产生扭动的感觉;第三省去了枪筒下摆的空间,可以使射击轴线更低。采用这种设计的手枪很少,也很容易区分,就是拉开套筒后,旋转式闭锁的枪筒轴线保持不变,而常用的下摆式(Titling)闭锁结构的枪支,枪筒的后端会明显偏向下方。

就目前的反馈来看,旋转式枪管的闭锁设计似乎解决了以前的问题。照片上可以看见枪筒上的螺旋轨道,还有下面复进簧和导杆组件上的定位突起。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在子弹发射前后,枪筒的轴线始可以保持不变,理论上可以减小连续射击中轴线抖动的机会。经过亲手试验,可能真有这么回事。

还有据朋友介绍,这支枪原来的握把有些嫌小,所以后来又买了一个胶质握把护套(Grip Sleeve)套在外面,有点像枪手以前改进那支Luger LC9s口袋枪,仅仅花了一包烟的价钱,性能却是立刻改观

没有加护套之前的枪把,看起来非常不错,可以说是骨感,但最后都是归结于手感,千万别说枪手在这里胡侃。

这支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Beretta终于向新概念倾斜,这个新概念就是采用塑料枪身来减少重量当然也降低成本。包括枪手在内的经典人士对这种设计,其实应该是很不以为然的。但是枪手曾经比较过全金属的CZ75 SP-01,和时髦的聚合物枪身HK VP9,所谓的江湖豪杰和大内高手,短时间内好像是CZ75占上风,但是时间一长,胳膊的酸痛就提醒枪手,手枪的重量也不是越大越好,适当减轻也是势在必行。

不知道是不是枪手矫情,总觉得Beretta把保险和待击释放钮设计在了套筒上有些别扭,因为拉套筒的时候很容易把力量用在那个突出的安全钮上面,感觉不适很舒服。

下面的视频中好像枪手真的可以把枪控制的很好,不知道可不可以作为证明?为了展示和比较后坐力,枪手夸张地用单手快速射击,首先是这支口径40S&W的Px4 Storm,然后使用体积和重量差不多的9mm口径HK VP9作为参照和对比。可以看得出来好像威力更大的Px4 Storm有更好的稳定性,至少也是齐头并进。

如果定下心来认真打一组子弹的话,通过视频还可以进一步看清,确实这支Px4 Storm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最后在靶纸上打出来的离散性,也是非常地让人有马上购买的冲动。

不过,冲动归冲动,还是要想想现实的可能性,以目前的状况,再向领导要钱买枪,恐怕有点头痛。

暴风雨增强,Beretta Px4 Storm 40

 

Tags: , , , ,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