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的实用手枪竞赛之路 (转摘)

Posted on December 25, 2017 by

注:本文原创版权。如需转贴分享,请务必注明 “转自枪友会(qiangyou.org) 原文by Wreak_Havok“。多谢。

从大叔40岁那年第一次参加本地俱乐部IDPA比赛到今天,刚好2周年。回想这过去的2年,收获颇多,感触不少。从一个纯粹小白,到IDPA  SSP Master, ESP Master和刚晋升的USPSA Production Master,  感觉2年走了挺长一段路。 大多数时间在这里都是潜水,觉着还是应该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作为过来人的经验,最终目的是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实用手枪竞赛,而且帮助感兴趣的新手快速入门。

大叔的想法和体验肯定不是100%正确,只是whatever worked for me的经验之谈. YMMV.  这里有不少竞赛开始更早,理论和实践都更丰富的枪友,欢迎补充更正和指导。大叔的实用手枪竞赛也都只是在USPSA和IDPA里,虽说这些都是IPSC的衍生,但大叔还没有参加过纯IPSC比赛,所以就只说USPSA和IDPA了。IPSC的老手们请另外给大家科普。

在故事的一开始,大叔是个喜欢摸枪,但不怎么打枪的人。对枪械的原理等等一知半解(其实,现在除了自己训练比赛用的枪以外,也还是一知半解)。当时攒了一些HK, SIG等名牌手枪,弄AR打野猪,  玩精射,常常拍照打得却不多。手枪有时候1年也就打2盒100发的Winchester大白盒。。。 后来好一阵子迷上了1000码精射。偶尔的一次看到那个1000码靶场正搞IDPA比赛。磋么了一会,发现这个好玩啊。啪啪啪啪一会就是几百发,比放鞭炮还热闹。更主要的是还可以跑跑动动,好像比趴在地上一天累死累活打50发更健康。于是买了自己第一把竞赛用的手枪 – S&W MP9 Pro 5’’.  练习了2周就去比赛了。第一次比赛那个紧张啊,手抖腿颤,打得水平当然烂得可以想象。但是真的是难以忘怀的fun和刺激!  从此就上了瘾。。。

第一次比赛后,感觉自己水平也太怂了,大叔干什么事比较喜欢较汁,不喜欢总是打酱油。于是就想认真的学习和研究,但是一下子好像不知道该咋开始。

大叔年轻时跑马拉松,当时为了提高成绩买了不少科学训练的书研究。既然是个运动,那肯定有类似的书吧。于是大叔在亚马逊买了3本practical pistol shooting的书。事实证明这几本书对于入门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中2本是讲如何干火提高水平的:一本是Michael Seeklander写的,另一本是Steve Anderson的。第三本是Ben Stoeger的经典Practical Pistol。BTW – 这本最近刚出了新版,加了很多新东西,绝对是新手入门最好的红宝书。这本书大叔反复看了至少5遍。

说到Ben Stoeger,大叔觉着他的书,课程和podcast都有非常多非常宝贵的实践知识。一些他的学生从初学到grand master都只用1-2年时间。这在5到10年以前的实用手枪界是难以想象的神速。大叔认为Ben在实用手枪训练比赛的知识积累以及传授方面,包括有偿和无偿的,无人能比。

跟着书本的指导,大叔的训练从无目的,无组织一下变成了非常集中和有目的性。根据这些宝典的指导,大叔把实用手枪所有的技能定义为2大类:
1.        Gun handling – 安全和快速的使用(包括拔枪, 换弹夹,目标转移等)
2.        Shoot accurately at speed – 在不干扰sight picture的前提下快速扣扳机(包括后座控制,运动中射击,不同距离不同的视聚,进入位置,离开位置)

其实想想实用手枪也就这些了吧  (这2类肯定有overlap)
对于1,大叔主要是靠干火,实弹只是检验干火练习的效果。 2呢,有些也是可以靠干火练习,不过实弹是必须和主要的。
除了书本以外,大叔还报名上了Ben Stoeger的课。这个课,大叔第二年又去上了一次。Worth every penny.

时间快进,大叔开始训练后8个月的时候Texas State Championship晋升了IDPA厂枪Master.  整1年的时候Lone Star Championship晋升IDPA增强组Master.  从那以后开始专攻USPSA.  3个月后classified as 厂枪A class。最近晋升厂枪Master.  有人说,你有talent才能进步这么快。大叔100%不同意。大叔200%就是个平常人而已。实用射击这个运动,实打实,没有什么捷径,也没有什么talent.  确实有的人天生视力比较好,有的人天生腿脚比较快,还有人天生心理素质特好能在压力下perform。但是到头来这个运动最终看得还是shooting.  其他的附加项目影响有但是很小,而且后天练习完全可以弥补不足之处。放眼看去现在全国前10名的射手,哪个不是10年以上的射龄。 80%以上都是16岁以前开始训练的。确实也有后起之秀,1-2年就拿到GM头衔,可是他们在全国的比赛里还是难以和那些seasoned的选手对抗。大叔直觉,这个运动在高端的竞争靠的是足够的量,所以即便实用了2倍human limit的量,也至少得5年才可能进国家前10.   用3倍的话可能3年。。。以此类推。

回头说talent和入门。大叔觉着实用手枪射击这个运动,与其相仿的是高尔夫:
⦁        比赛训练都是在大太阳下一站几个小时或者一天
⦁        赛场外都需要“干火”
⦁        很大一部分都是sub conscious motor skills,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talent一说,不信去问Tiger Woods
⦁        竞赛心理有时候可以超越真实水平而直接决定比赛表现
⦁        都可以休闲的玩玩,或者认真的向高阶甚至职业发展

对于已经有枪的人,入门而言,实用手枪比高尔夫要容易,初期投入也比较少:
1.        一把家防用的手枪和5个弹夹
2.        一个枪套
3.        5个弹夹套
4.        几百发子弹
5.        护目镜和耳塞

这些就可以去参加比赛了,IDPA或者USPSA。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分组的,以及用什么样的枪最容易出成绩,这个后面再说。像大叔这样的,从门槛最低的厂枪入门,应该是大多数枪友都可以的,并没有传说中的什么“race gun才能比赛” 之说。当然,加州土豪们入门用的limited/open枪拿出来就是另一个story了

干火

接着talent这茬说。 有一本书叫Talent Code. 读过的人知道这本书的结论就是没有talent这一说。motor skill的训练最有效的是targeted focused repetition.  一旦大脑里的myelin形成以后,这些就变成了潜意识的技能。(50岁以后人体产生myelin的功能急剧衰退,所以大叔可能只有几年时间练习了)。实用手枪,培养myelin最经济科学的办法就是干火。当然如果你有赞助商或者自己有钱,弹药全部不用考虑成本的话,而且时间也是100%投入到射击里的话,肯定是全部实弹没得说。这里主要说的是99.99%的大多数人,没有赞助商,也没有无限制的经济和时间的投入。

一开始,大叔的干火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很快手上就长了很厚的老茧。现在每天都干火,每次40分钟左右。

干火最主要的是练gun handling。因为不需要控制后座,干火最怕的就是没有像实弹一样grip hard.  这个大叔因为读书仔细,而且每一本干火的书里都特别提到这个,所以从一开始就注意,一直没有这个问题。正确的干火,新手5分钟,常练的10分钟连续的repetition应该就到头了,手该抽筋了。。。如果你没有觉着肌肉酸痛无法握住,那你的干火就需要grip harder.  真的grip hard enough, 副手是应该能把主手背上拉掉一些皮的。

这里又要说说实用手枪竞赛的话,握力到底多少够。。。简单的说,握力越大越好。不过在握力150磅以后据说就diminished return.  有个调查,绝大多数master和grand master的握力在110磅和150磅之间。如果你的握力还没有到110磅,那就得加上CoC 的握力器。大叔开始的时候勉强连CoC trainer都合不上。。。现在是1号。这里要提的是,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常常做weights的年轻人,可能每天练都没问题,但是年纪大点的,平时不怎么用手的人,需要注意不要over train,这个直接导致很多tennis elbow.   大叔以前练长跑的时候因为心急想boston qualify,所以出了不少over train的病症。这次大叔非常注意。现在除了每天干火以外,每周只练一次CoC握力器。需要提出的是,正确的干火本身也是提高握力的途径之一,不少M/GM根本不用CoC一样提升和保持150磅以上的握力,就是靠长期的干火。

再说说grip的方法。Ben的书里讲的很好。每个人的手型,大小,每把枪的ergonomics都不一样。所以正确的grip方法不是只有一个。常说的thumb forward对大叔就不适用。大叔2年来尝试过至少4种grip,中间当然也因为换了一次枪,这个后面说。有的grip方式用了几个月发现不好,有的用了快1年。现在settle down的方式,基本上grip的时候保证有3个pressure point像钳子一样夹住枪, 加上主,副手的palm挤压。据说有的人能grip到4,5个压力点,比如vogel的副手可以包住trigger guard, 可能就更好了,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照搬vogel的握法很多人发现都不行。到底你用了几个压力点, 就看你干火3个月后手上有几个特厚的老茧了J  只要枪被钳住,而且这时的trigger finger很灵活,那么这个grip就是正确的。有人问,那怎么保证grip as high as possible。大叔的土经验证明,只有握得最高,当你的虎口已经顶到beaver tail的最高点了,那你肯定能看到一个最重要的压力点,就是主手虎口骨附近该有个很大的老茧。因为每个人的手大小形状不太一样,枪的grip也不太一样,所以这个位置可能因人而异,但老茧的存在是必要的。所以,保证至少3个压力点的钳子方式对大叔来说是最有效的方式。大家可以试试。

有人问干火都怎么练啊。其实干火和实弹都差不多的drill.  2本书堪称dry fire bible, 大叔特别推荐:
“Dry fire training for practical pistol shooter”  by Ben Stoeger
“Refinement and repetition: Dry fire drills for dramatic improvements” by Steve Anderson

这2本书里列出了至少几十个干火的drills,而且重要的是告诉你每个drill怎么才算达标。干火一般都是用par time来衡量。Par time就是开始(计时器开始的beep是动作开始)到结束(计时器结束的beep)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比方说,听到计时器开始的beep,  从枪套拔枪到第一发击发, 是否能在计时器结束beep前完成。新手开始的时候每个动作的par time都很长,非常正常。只要你坚持,这个par time会在几个月内快速下降。这就是衡量进步的方法。当然很多人练到一定水平后会到达平谷,世界级的射手都一般是到了人体的极限,那时候基本干火就是维持,但任然很重要,因为能维持高水平本身也很难。

干火是出成绩最快,花钱最少的训练,基本上除了后座控制以外的技能都能练习。但确实也是个苦活,很多人坚持不下来。大叔特别喜欢握枪的感觉,所以每次干火都很期待!希望大家也能靠着热情把干火轰轰烈烈的搞起来。

实弹练习

讲完干火,说说实弹。大叔最开始的时候每周去一次靶场。每次打100多发。当时觉着已经比每年去靶场戳2次纸强太多了。那样持续了差不多6个月。现在想想很小儿科,但是那6个月进步已经非常明显。开始练习的第7个月,大叔第一次上了Ben Stoeger的课,而且开始跟着他的书 ”Skills and drills – for practical pistol shooter” 练。这是一本专门指导如何进行实弹练习的书。从那时到现在都是每周争取2次靶场,每次打至少300发。上量后仅仅2个月就出了成绩: IDPA德州锦标赛bump到厂枪master.

有人问到底打多少最好?简单说当然是越多越好!不过具体对每个人,这个好像没有标准答案。打得多的每年20,30万发,子弹是赞助商的,或者自己是土豪的。一般的master, grand master水平的每年都是至少2万往上。大叔认为,如果想提高,每周1次实弹,每次300发是必须的。这个是在每天都干火的前提下。少于这个量的话,估计最多只能保证现有水平,不能有什么提高。

实弹练习都练什么呢?下面是大叔一般的routine。有大赛的话,会根据大赛的stage加些单另的项目。
⦁        开始是bullseye,打10发off hands 25到35 yards距离
⦁        然后25 – 35 yard距离 bill drill打3组
⦁        然后开始跟着Ben’s book – Skills and drills里的练。。。比如,el prez,  criss cross, 20 yard bill reload bill,  accelerator, distance changup, etc.
⦁        书里也有很多field drill和mini stage, 就是模仿比赛的小型stage。这个大叔一般每周练1-2个
⦁        最后打3组25码bill drill结束

基本每次实弹练习集中至少150发在1-2个drill上。不要太分散。比如,你这次决定练Distance changeup drill,那就至少重复10次。不要摆很多drill然后每个只练1-2遍。这样不但浪费时间set up, 而且起不到帮助myelin的生成。

还有就是大叔每次练习都喜欢从准度drill开始,然后以准度drill结束。后面讲不同的训练模式,大叔觉着准度是最容易提高信心和self image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用准度训练开始和结束,最能build up self confidence.  和高尔夫一样,tiger woods挥那一杆的时候,99.99%靠的是mental。。。实用射击同理。有high self confidence和good self image很重要。

BTW – 对于新手,大叔觉着帮助最大的,特别是对新手掌握fundamentals(包括draw,target focus,  acquire acceptable sight picture和recoil management)帮助最大的drill, 是Ben Stoeger书里的Dot drill.  2英寸直径的圆圈,7码拔枪,向圆圈内打6发,要求这一系列动作在5秒内完成。这样的圆圈打6个,一共36发。如果你觉着7码太难,从5码,甚至3码开始。5秒内打完的时间限制不要变。什么时候你能36发都打进这6个圆圈,你就毕业了。大叔练了差不多1年才5码毕业。7码还是在struggle。

实弹练习如何衡量自己的进步呢?这个比干火要复杂一些,因为衡量的办法是根据你训练的目的而变化的。大叔把实弹练习的目的大概分2大类:
1.        准确度训练,就是你的训练是以提高准确度为主
2.        速度训练,就是你的训练是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一个drill

这里另带一句,还有第三类,就是”比赛”,这个也需要练,但是这类基本就是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打得最准,比较tricky的是,大多数时间,最有效的训练方式不是直接练“比赛”模式,而是分割开来练准度,或者速度。

当你练习一个drill, 你想提高准确度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不要去看计时器,自己多长时间完成的。当你在练速度的时候,就不要总是看自己打飞了多少发。把这两类分开对待,可以大大减少既想打得快,又想打得准的尴尬,可以说是所有新手以及老手的never ending struggle.

有人问为什么不能直接2个都练,直接练“比赛”模式? 大叔认为,因为你不可能同时提高2个。大多数的新手开始时能够打得准,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快起来,因为一快就有打飞的。因为这个打飞的恐惧,就越发不知道怎么打快。也有少数射手开始就能打得很快,但是总是打不准,即便慢下来还是不准,结果就干脆不去想怎么打准了,总是hosing.   所以,分开对待,才能有的放矢的各个击破。总是打不准的射手,就需要练习每发都有crisp sight picture。而总是不知道怎么打快的射手,为了找到0.15秒split的感觉,你必须先对着土堆打。。。只有你知道这个感觉是什么样的,才有可能重复,然后才有可能训练如何在这个感觉下都打到A zone。大叔自己属于开始又不准又慢,后来练了很多2 sec bill drill以后可以很快但很不准,到现在一般准和一般快。。

选枪(厂枪组)和设备

IDPA里面,厂枪是SSP组,就是Stock Service Pistol.
USPSA里面,厂枪是Production组.

大叔专打厂枪,所以就谈谈如何选择合适的竞赛厂枪。理论上讲,任何知名的厂商生产的家防用手枪都可以。但是因为竞赛需要的是打的又快又准,有些枪的设计特点就比另一些更合适。大叔认为好的竞赛用厂枪必须有如下特点:
1. bore axis尽可能低 – 这样利于recoil management
2. 精度 – 25码5发散布无依托需要在4寸以内consistently
3. 可靠无故障
4. 可调节后喵(方便适应不同的load)和光纤前喵
5. 有extended mag release和尽可能大的mag well方便快速换弹夹
6. aggressive的grip设计 (就是最不容易打滑)
7. 扳机可以调节到合理的状态。这个合理状态对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不过一般说,6lbs以下 DA, 3 lbs以下 SA,或者3-4lbs以下的striker枪,不是很过分的pre travel, 有个比较明显的reset等等

市面上的厂枪,大多数都可靠。就精度而言,如果用合适的ammo而且枪没有质量缺陷,从纯机械的角度讲都能达到25码3寸的散布。但是,不是所有的都有low bore axis和合适的扳机,更重要的是,缺乏aftermarket市场去做到。

有的人说,参加竞赛必须要”race gun”,然后贴出来open或者是limited枪做例子。这个比较误导。 厂枪在USPSA和IDPA里规则很严格,任何除了sights以外的可视部件都不可以更改,也就是任何眼睛能看到的外部部件,包括扳机,hammer等等都必须是原装(同型号上的原厂部件,或者另一个型号的厂枪上部件)。只有internal的部件可以更换,前提是必须安全。所以,让厂枪做到”race ready”无非就是:
1.        换上比较好的瞄准
2.        换上比较好的internal trigger parts,包括polishing等等
3.        贴上grip tape – 这个是可见部位,但是可以贴,但也有很多限制,并不是随便到处都能贴grip tape
因此,厂枪拿出来看的话,确实和出厂的模样没啥区别。真的区别在内部。

最常见的厂枪入门选择:
Striker: G34, MP9 Pro 5’’, XDM 5.25’’, PPQ M2 5’’, P320竞赛版
DA/SA: CZ SP01 Shadow系列,Tanfoglio Stock 2, Stock 3, Limited Pro

很多关于塑料枪和金属枪的争论,到底哪个更好。大叔从一开始的MP9,1年半后换到Stock 2/Limited Pro,就自己的体验来说,2种枪各有优劣。到头来用哪种都没有质的区别。如果一把枪没有精度问题或者可靠性问题,就不要换。It’s the Indians, not the arrows确实有道理。换平台花很多时间和金钱,是否真的能帮着提高还说不准。如果有精度问题,也可以先换不同的ammo或者aftermarket barrel试试。都不行的时候再换。

如果是纯新手在选第一把竞赛厂枪的话,大叔会推荐CZ Shadow或者Tanfo. 如果你己经有了MP9或者G34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厂枪。

除了枪以外,还有些其它常用设备:

MagLula – 这个是必须的,也许你手指头装个50发还行,装300发的话不光慢,练完指头估计也废了。
计时器 – 可以用手机app,但是最理想还是个专门的计时器。Pocket pro一般口碑最好,CED也不错,大叔现在最常用的是DAA的shotmaxx表。很方便,而且spy mode可以防止SO/RO意外碰到计时器给你加时间。
目标 – 网上都有official IDPA or USPSA的,targetbarn.com. 也可以自己买来moving box, 然后按模具做,麻烦一些,但能省钱,自己做一个的成本差不多20美分,买的话一个差不多60美分(包括运费)
Target paste – 一般一卷1000个3刀多。可以一次买10+卷省运费。而且建议买个type gun,虽然贵一些,但可以大大节省range练习的时间,比手动一个一个贴快200%至少!
铁靶 – 如果你的range不提供任何铁靶的话,建议最最起码自己买个mini popper。这个是任何比赛里出现频率最高的。100多刀可以买个专为手枪的,这个投资非常值得。

枪套和弹夹套等等,IDPA和USPSA的需求不同:
1.        IDPA – 一般用bladetech或者comp-tac的OWB套套,皮带必须要通过指定数量的belt loop,也就是说不可以用inner + outer belt.  而且弹夹套不能有洞。
2.        USPSA – 枪套和IDPA一样,但是因为规则允许,可以买个offset hanger让套套离身体远一些,吊得更低一些,更方便拔枪。大叔用Ben的BOSS hanger.  弹夹套可以用的选项也更多,还可以用bullet out的弹夹套。大叔用的DAA racer弹夹套。皮带是和IDPA差别最大的地方,USPSA里大多数人都用inner + outer belt system。 最常见的是DAA racer belt.  这个比起一般皮带更加方便穿上和脱下,而且outer belt比一般皮带硬许多,耐用而且不会因为USPSA里挂的弹夹套太多而下垂。IDPA里一般只带2个弹夹套,而USPSA里大多数人带5个。这个和2种运动的stage round count有关,后面讲一些。

大叔以前用的MP9和现在用的Tanfos:

复装

说完了枪,要说说弹药。先说厂枪竞赛最常用的弹药选择。9mm是主流,弹头重量呢,最常用的是124和147.  用RN和平头的都很多。为啥115没人用?主要是初速太高后座太snappy。大叔觉着弹头重量和形状都是个人喜好,有的人喜欢稍稍snappy的后座感觉,用124。有的人喜欢pushy的后座感觉,用147。有人觉着RN的弹头feed更可靠,也有人觉着FP的形状导致其空气动力学更优秀所以更准。。。

大叔自己用147 gr的FP.

有人打厂蛋,更多人复装。复装主要原因大概2个:
1.        省钱。115的子弹可能有deal的时候10分多一发,但是124和147的基本不可能。自己装的话这些都可以10分的成本很容易做到。
2.        可以自己调节精度,后座和感觉。不同的OAL, 不同的火药量,不同的底火等等。。。

竞赛用的弹药,可以通过药量来控制后座大小,但不是无限制的小。每场比赛都有chrono stage,就是测量射手的弹药。一般厂枪组都是minor power factor, minor的最低power factor是125000,这个power factor的算法是弹头重量乘以出膛速度。如果你的弹头是147 gr, 出膛速度最慢也得851 feet per second才能满足power factor要求。如果低于这个速度,就直接被踢出比赛。Chrono stage一般是pull bullet out and weigh it, then measure the muzzle velocity.  2个值相乘以后得出你的power factor.

对于新手来说,肯定想要越小后座越好。那就是说用越少火药越好。但是,就大叔自己的体验,有时候火药量接近power factor的最低值时,精度会有下降。这个可能是因为有的弹头在出膛速度不够高的时候不能足够的stabilize。而且,因为自己测的出膛速度和比赛时测的有偏差,并且抛药的时候每发之间总是有些不同,所以一般人会比最低power factor要求的出膛速度高至少30以做buffer更安全。如果在比赛时弹药检查发现低于power factor最低的125000, 那就直接被踢出比赛,不值.

大叔自己的弹药都是147 gr FP, 出膛速度890.  大叔发现其实出膛速度900以上的时候精度最好,但是和890没有那么大的区别。这个和具体什么枪管,和什么弹头都很有关系。因为弹头的直径如果不能和管径配合很好的话,精度在low muzzle velocity时特别差,比方说有的名牌厂商的某些型号出厂使用的管子直径太大导致很多0.355直径的9mm弹头总是keyhole, 特别是初速较低的时候最明显。

说到使用更少的火药量来减少recoil,大叔分享一下市面上不同的9mm弹头的区别:
1.        FMJ (CMJ) etc –  铜壳里面灌铅
2.        Plated – 铅弹上面镀了一层特别薄的铜皮
3.        Coated – 铅弹镀了一层高分子塑料膜
4.        Cast lead – 纯铅弹

同样重量的弹头,需要达到同样的出膛速度的话,需要的火药量是按上面的顺序递减的。这是因为摩擦,最厚的铜壳和管壁之间的摩擦最大,薄的镀铜摩擦小些,塑料次之,铅最小。这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要最小的后座,选择纯铅最好,但是因为纯铅会对膛线有积铅问题,严重影响精度还不好清理,现在很流行的就是coated.  大叔自己就用coated.   (BTW – 因为在说的只是厂枪,厂枪都是minor power factor, 所以不用考虑弹头是否能经受得住高速高压的问题。如果是打major的话那么很多人就不用coated/plated而选择FMJ,至少在比赛里。)

根据大叔自己做的实验,同样的147重量弹头在同一把枪里,要达到890 fps的初速,都使用VV N320火药的话:
Montana Gold FMJ – 3.4 gr
Barrey’s plated – 3.3 gr
Bayou coated – 3.2 gr
说实话这个后座的区别不是很大,但是却能明显感觉到。

还有个使用coated的重要原因是,便宜,价格基本和纯铅的差不太多。coated一般每发6-7分一个,而FMJ至少8分以上,FMJ名牌的如Montana Gold都要10分以上了。

复装的器材,比较标准的是Dillon 650.  有米的将来准备弄全自动的,可以一步到位买Dillon 1050.  大叔从最开始的RCBS single stage, 到Dillon SDB到Dillon 650,感觉:
如果每年打1000发以下,single stage足矣
如果每年打10000发以下,Dillon SDB足矣
如果每年打50000发以下,Dillon 650可以了,前提是要有case feeder和bullet feeder.  这2样没有的话, 650和SDB差别也不大。。。有了以后,100发一般就是5分钟的事。当然得有准备好的primers等等。大叔现在基本每周用2次,每次花20分钟在press前做准备工作和压子弹,每次产300+发,每周产600-800发。 开始的时候胳膊会complain,现在习惯了,其实想想这个也是body building的一部分啊, 3个set, 每个set 100个rep J  rep太多了点倒是
大叔感觉如果每年需要压50000发以上的话,应该考虑Mark 7 auto drive。 现在不光1050可以全自动,650也出了全自动的设备,前提是蛋壳需要先过滤处理一下。如果以后大叔能有机会每年打5万以上的话,肯定会进个Mark 7.

大叔的老婆非常反感枪,而且反对在家里复装。所以大叔就动了脑子,在一个很小的closet里面建立了兵工厂。门一关,什么也看不出来的

比赛

说到比赛,可能会有人先问,到底USPSA和IDPA那个更适合我,更适合新手?

大叔认为,2个都很适合新手。不管广告是如何打的,2个都不是战术训练,都是体育竞技活动。有自己的规则和要求。IDPA每个stage最多18发,大多数是12到16发左右。USPSA最多32发,大多数在20到30发左右。 仅从round count看,新手可能会比较适合IDPA,因为stage相对简单些,对visualization和stage planning要求低一些,入门比较容易。但是,IDPA的规则却要比USPSA复杂不少,特别是对于换弹夹这一块,不少比较奇怪的规则。不小心就被犯规扣分,如果新手在乎成绩的话,可能会因为复杂的规则还没全部弄清楚而被频繁扣分而比较沮丧。

大叔的建议是,有机会的话2个都试一下。更喜欢哪个,就从哪个开始,或者干脆2个双修。反正2个都是实用射击运动,规则不同但到头来其实看的还是同样的core skill set,就是射击能力。所以,大叔是2个都在参与,虽然喜欢USPSA要多得多。

这2项运动都分不同层次的比赛:
1.        最草根级别的,是club match。这个每个俱乐部每周甚至每周多次都有比赛。
2.        地区/州级别锦标赛,这个就是比较大型的比赛,一般每个州每年至少一次,地区性的可能每年有多个。talent pool明显高很多,因为附近几个州甚至遥远的其他州和外国射手也常关顾。
3.        全国/世界锦标赛,全国的一般每年一次,世界的隔几年一次。这个是talent pool最深的了,基本就是寻求humbling experience的最好途径
还有其他各种特别的比赛,慈善比赛等等,一般都是州级别,每年各地都有若干,很丰富,在idpa.com和uspsa.org网站上都很容易找到自己附近的比赛。

新手找比赛的话,第一步应该是先在上述网站上找到自己zip code附近的local clubs。然后email club 联系人,问清楚local club match的时间和地点。加入俱乐部Facebook或者是论坛等等。然后就可以去参加第一次club match了。

大型的比赛在网站上也都有明确的列出,新手第一次报名需要注意这些比赛都需要提前很久报名。比如明年3月的比赛头一年10月就已经开始报名了。一般来说USPSA的大型比赛人满为患的情况比较多,所以需要下手快。

说到比赛,就不能不提竞赛心理学。最开始大叔讲的,实用手枪和高尔夫很像,这点在心理学上也是。如果你是真心想赛出好成绩的话,Lanny Bassham的With Winning in Mind是一本必读的书。大叔就不在这里贴读后感了,但是至今在竞赛心理学这块大叔做的还是很差,有时候大赛完了以后才意识到书里提出需要避免的,自己都做了,书里建议的,一点都没有想起来。。。Practical shooting is 80% physical and 100% mental – don’t sweat the math 

后勤

大叔是典型的北美华人双职工双子女家庭。最一开始的时候,本地唯一一家允许draw/speed shooting的靶场开车单程要1小时多。后来的第二家是单程40多分钟。不过,时间是挤出来的。如何保证每天的干火,和每周2次的实弹,这个因人因工作而异。不过有一些经验大叔还是可以分享的:
1.        去靶场前做好所有能做的准备工作,包括订好目标,弹夹装好子弹,计划好要练什么drill
2.        实弹时不一定每个repetition都要去paste目标。可以2,3个repetition再paste一遍。特别是speed drills
3.        在开车去和回来的路上可以练CoC握力器
4.        在靶场少和人搭讪闲聊,集中时间练
5.        如果只有周末一天有时间实弹练习,就宁可不去比赛,也要去练习 (大多数人表示,以赛代练的效果不如专门的练习好)
总之,每次在靶场实弹的时间,大叔从不超过1小时半,这里还包括捡回自己打完的蛋壳的时间。这样的话,就可能使用long lunch break或者上下班前后的2小时时间。

总结

说了许多,到头来就是希望有和大叔情况类似的枪友也鼓起勇气,尝试实用射击。喜欢的话就热情的加入!和很多其他事情一样,这项运动只要有付出,就有回报,能走多远就看你有多大的热情和愿意付出多少(time, money and energy)。这项运动同时也是个持久战,不能抱有几周几个月就一步登天的想法,所有被人认可的知名射手都是练了10年以上的。所以,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坚持自己的干火和实弹,量够了必会引起质变。大叔自己以后还有很多很多需要练习和提高的地方,争取能在未来3年晋级GM,并且是比赛里能打出GM水平的GM   而不是paper GM    然后加个optics玩玩carry optics,  再然后估计要退休年纪了,如果能中个彩票就玩open  with a真正的race gun or space gun。这项运动好的地方是只用和自己比较,提高和进步的快乐是priceless.  希望这里更多的枪友加入,有更多的交流和相互鼓励,共同提高,在北美的实用手枪竞赛里也多一些华人面孔。

 

 

 

Tags: , , ,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