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转摘)

Posted on August 18, 2017 by

5.56mm北约标准弹是美军强行推销给北约,但即使在北约成员国以外也得到广泛装备。在使用之初,5.56mm是得到广泛赞誉的,但随着使用时间渐久,有关5.56的抱怨也慢慢多了起来。但恢复老路子以中口径全威力弹作为制式步枪口径已经不可能了,于是有关理想口径的理证便一直争论不休,从4mm至7mm之间各种建议方案都有。

前几年,有关抱怨5.56mm小口径步枪弹停止作用不足的新闻突然多了起来。无论是驻阿富汗,还是驻伊拉克美军,都传出士兵抱怨5.56mm弹停止作用不足,往往要开N枪才能放倒敌人(有时候N枪还放不倒)的负面消息。最近连《简氏防务年鉴》都爆出英军士兵也对5.56mm弹停止作用不足、压制力不够表示不满。

同时,雷明顿公司前几年就在向国防部鼓吹6.8mm SPC足以完美取代5.56,然后其他不甘寂寞的商家突然往市场上推出一堆从6mm到7mm之间的新口径,均系声称弹道性能更优、杀伤效果更优、与5.56步枪完美兼容的。不过6.8 SPC的呼声还是最高,因为在军方高层中似乎有几个人在替它撑腰,而且据说甚至已经在伊拉克进行过实战试验了。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6.8 SPC口径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巴雷特公司曾经想抢吃6.8 SPC的“头汤”,结果直到现在都不怎么卖得出去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6.5格伦德尔口径在弹道性能上比6.8 SPC更优秀,但因为“朝中无人”而无缘进入部队

那么几年过去了,这些替代5.56的理想口径都怎样呢?

都在民用市场上打着转。

其实这道理不难明白。如果制式步枪和班用机枪都要改换新口径,花费是相当巨大的,而且要十数时间来逐步更换士兵手中的武器。而5.56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还不至于不能忍受的地步。美军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而6.8 SPC虽然比起5.56有一定的优势,但却也不是什么超级武器,性能上也不是质的飞跃,而且又无法同时替代7.62全威力弹,所以显然目前还没有迫切的需要去更换新的小口径弹药。

那么特种部队小范围内装备总没有问题了吧?事实上,特种部队对这种新口径更加是嗤之以鼻,他们对6.8 SPC这类新口径的感觉是:不习惯,也不需要。

先说习惯问题,在美国,特种兵是由有现役士兵中选拨上去的,这些人在军队里最少也有个两、三年的经验,而入选后训练量比在常规部队中更大,所以他们早已经习惯了5.56和7.62,这时如果突然扔出一个后坐力介于5.56和7.62之间、而且弹道性能也完全不同的6.8 SPC出来,对于这些对自己战技水平很有自信的人来说很难接受,也必然影响他们的战术水平的发挥。

另一方面,步兵班组本来就是同时配备有多种武器,各人有不同的分工,在近距离战斗中,美军的特种部队都以M4/Mk18作为主战武器,但遇上几个稍远的敌人时,也不要紧,因为在一个特种作战小分队里通常会有几支7.62。现在不只是特种部队,就连常规部队,也把库存的M14拿出来改装一下重新使用,在部分单位里,比如斯崔克旅里,M14几乎达到每班一支了。对于M16/M4力不能逮的目标,就由M14来解决。

由于老兵们不愿意用,而部队里增加一个口径,后勤工作量会增加很多,所以装备6.8 SPC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事实上,有关5.56打不死人的抱怨大多由常规部队传出来的,而特种部队中很少有人抱怨这个。恐怕“打不死人”的问题可能与战技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吧。想当年,在朝鲜战争中有美军说M1卡宾在近距离也不能击穿厚厚的棉衣,但前几年有个枪械流言终结者网站做过试验,结果是可以轻松洞穿。实验结论是:那些所谓打不死人的M1卡宾枪弹,到底有没有打中人?到底有没有打中要害啊?

不过5.56在中远距离上的确是存在杀伤效果不足的问题,看一看下面这幅图就明白了。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M855弹在不同速度下进入明胶后的弹头碎裂情况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明胶试验实例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创伤弹道原理,总之是越碎、变形越历害的杀伤效果越好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对5.56杀伤效果的抱怨都是来自于常规部队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既然没有完美的武器和理想的口径,5.56与7.62的搭配便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常规部队是进入新世纪后才重新起用M14的,但海豹却由始至终从未放弃过M14,把它作为卡宾枪的搭配武器

5.56的存速越高,杀伤效果就越好。反之存速越低,杀伤效果就越差。由于卡宾枪和短枪管突击步枪使枪口初速降低,因此在射击100米外的目标时效果就比较低。这样的话,6.8SPC看起来似乎真是完美的选择了。

但是Mk262的装备立即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Mk262原本是一种狙击弹,表面看来这种弹采用加重的77格令弹头,弹尖开孔,似乎因此而提高了杀伤力。其实Mk262最关键的技术是BLACK HILL公司专利的高燃速发射药,如果不换装这种发射药,用普通的M855弹的WC844发射药去发射77格令弹头,枪口初速会非常低。正是这种专利的发射药,保证了Mk262的重弹头仍然有相当高的初速。

Mk262原本是配合Mk12 SPR这类战术狙击步枪研制的,但后来海豹开始在Mk18短卡宾枪上也使用Mk262,因为这种采用速燃发射药和重弹头的新弹正好解决了短枪管突击步枪初速低的问题,而且由于是比赛弹,所以在短突击步枪上的精度表现也相当高。不过由于前线需求量太大,以至于曾有一段时间BLACK HILL全力生产来满足军队订货,新弹几乎一出厂就直接送到前线,使国内民用市场上有价无市(现在没这问题了),甚至于导致海豹在国内练习Mk12 SPR时也只能用普通M855弹,以为这把枪很差,结果到伊拉克之后配发了Mk262,才发现性能一流。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在短枪管的M4上发射Mk262的精度比在长枪管的M16上发射M855的还要好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同样在20英寸枪管上发射时,Mk262与M855的性能比较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美军特种部队现在大量使用短枪管的Mk18,以后配上Mk318后效果会更佳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Mk14与Mk18搭配后,远近皆宜

如果说Mk262让6.8 SPC变鸡胁了,那么新近推出的Mk318就更是断了6.8 SPC的军购之梦了。

短枪管突击步枪发射标准步枪弹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发射药不能充分燃烧引起的,而SOST是一种专门为短枪管步枪研制的近程弹(除了5.56的Mk318外还同时有7.62的Mk319),同样是采用速燃发射药,在短枪管上发射时,初速仍然很高,而且也不存在枪口焰太大的问题,再加上弹头重与标准M855一样是65格令,弹道性能完全一样,比Mk262更适合在M4和Mk18上使用。除了弹道性能好外,Mk318的杀伤效果也比M855要强,进入人体后弹头只是前部变形,但不破碎,后部基本保持不变,这样便兼顾了杀伤效果和对一定厚度障碍物的侵彻能力。所以尽管SOST弹原本是为FN SCAR研制的,但海军陆战队也订购了20万发Mk318 MOD0提供给驻在阿富汗的远征旅使用(装备M4卡宾枪)。

另外,无论Mk262还是Mk318,都是属于开尖弹(open-tipped),并不是海牙公约限制在军事上使用的空尖弹(hollow point)。虽然这多少有点打擦边球的意思,但采用开尖弹结构却完全是由于工艺造成的,因为这是新的比赛级弹头生产工艺。在前两期的波纹上介绍了影响射击命中的一些主要因素,其中就包括弹头外形尺寸的一致性。开尖弹的生产方式是把被甲从弹尾向弹尖方向包上去,这种方法比传统的从后方将弹芯挤入被甲的方式能减少铅芯的形变,提高弹头外形的一致性,但弹尖上必然会有一个小孔。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Mk318 MOD0的弹头采用生产比赛弹的工艺,因此弹尖有孔但却不属于空尖弹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Mk318 MOD0原本是为SCAR Mk16研制的

理想口径没有出现,传统口径仍有生命力 - D Boy - 枪炮世界 / 装备与生存
其实美国陆军也有自己的计划,不过却是采用无铅弹芯的环保弹,但这种M855A1的杀伤效果如何还需要证明

反观中国的5.8口径,虽然在弹头直径上很接近争论中的理想口径,而且外弹道性能也确实比5.56好,但杀伤效果却比不上5.56和5.45。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5.8mm还不够理想,其实在我看来,与其去考虑什么理想口径,不如直接改进现有口径的弹药来得经济,时间上也快得多。

 

PS:相关介绍

 

-------------------

本文专供网易军事(http://war.news.163.com/),禁止商业性转载,非商业性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及本声明。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