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的外国人群中,可能中国人和印度人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两个种族了。当然其他所谓的外国人还有来自于古巴和墨西哥的可能人数更多,但是都长的神头怪脸的,乍眼看上去不是显得太突出。另外人家融入美国的速度也非同一般,什么发式都有,什么衣服都穿,什么饭都吃,什么事都干,所以和美国新一代没有什么区别。至于中国人和印度人就不同了,几千年家大业大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习惯,让子孙绝对的与众不同。就算是要适应的话,也是别人适应我们,而不是相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印度人与三字挂上了钩,三哥阿三的不绝于耳,从来的出处就查不到。但是想必也和我们那第三军事强国的同志加兄弟差不多,就像少不经事的枪手之流,几瓶酒下肚以后,大概都是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总归是除了美国苏联再无对手之意。中间只有一个小问题,就是总是有意无意忽略了那被他们形容为,再过二十年就能赶上印度的中国。
关于中国人印度人在北美的无论是友谊比赛,公平竞争,武功切磋,还是明争暗斗,总之恩恩怨怨一大套,说也说不完全。但是起码我天朝的饮食方面绝对大比分胜出。下面就是一家印度餐馆,实际上是自助餐馆的介绍,各位看官自然可以马上得出结论。其实姑且不论菜肴的味道,就是光看看印度菜的样子都需要很大的耐心或者是忍心。
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就像枪手这样顽固的人,也不得不吃过了好几次非中国餐,其中印度餐在不同的餐馆吃了大概有四五次,好在每次都选的是自助餐馆(Buffet),所以总能填饱肚子。前天又去了一次,算下来枪手已经吃过第三家印度餐馆了,就算眼睛舌头不专业,总也能得出风格一模一样的结论,是在是有些不吐不快了,所以炮制此文作为纪念。
这次去的餐馆在一个小型购物广场里面,门面和其他商店一样都是很窄,但是进去以后有很长的纵深。如果是中餐馆的话,厨房会占去相当大的空间,前台所能容纳客人的位置就不会很多,所以很大部分的营业额是靠送外卖来实现的。而这家印度餐馆则不同,下面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空间都拿来摆放食客的桌椅了,留给厨房的空间可想而知的小。但是也不要紧,往下看就能体会了。
热情的老板娘在介绍墙上带着名人签名的美元,还有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奖状或者是证书之类的东西,好像非常骄傲或者得意,同行的印度人连连点头,好像确实非同小可。至于孤陋寡闻的枪手之流,最多只能表现出一些客气的莫名其妙。
跑堂的是位标准的印度帅哥,显得非常精干,手脚也很麻利。
快来看最关心的地方,就是摆放食物的所在。就算枪手刚刚给您提了醒了,堂堂个自助餐,只有这么点数量和质量都这么节约的菜品,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呢?
热菜(其实很难称之为菜)的上方挂了块毯子,好像有写来历的样子。两个瓶子里面装的都是水,类似于瓶装矿泉水吧。好像印度人喝酒并不太行,不知道能不能算优点。
冷品的上方供奉了这么一位佛,是在看不出来门派武功。好像印度的历史太悠久,想象出来的神仙也太多了。据他们自己讲都拎不清了。
下面就是所有的几款热菜,还是觉得不应该称为菜,最多能算是酱,或者是浓汤。据说每种汤都有讲究,但是枪手尝了两样颜色可以接受的,觉得味道差不多的难吃。唯一有形状的就是油炸土豆块,吃起来还算正宗的炸土豆块,就是数量太少,少的让你不好意思多夹几块。
冷拼的部分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起码能让你看出来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当然所提供的汤和调味料还是比较重口味,数量上也让你感觉应该是多喝汤而不是多吃菜。
这是两款类似于果冻之类的甜品,味道基本一样,但是下咽绝不勉强。如果是夏天的话,多喝一些也罢了,但是冬天里喝多了,恐怕要打寒颤。
选来选去好歹装了一盘,照张相片还算不错。
类似于西餐馆会提供新鲜烘烤的面包,这家餐馆也供应下面照片中的面饼。枪手尝了一下,就是普通的干烙饼,没有味道。转眼就大吃一惊,原来这种饼和上面的酱是配套吃的。据印度人讲,正宗的吃法是用手指把掰开的饼和上面的酱汤,在盘子里搅合以后吃。说实在的,真让人目瞪口呆,也实在没好意思拍照。
本来想多照几张照片的,但是手机镜头的广角之大和饭店的实际之小,就算枪手想要帮忙粉饰的话,也只能如此了。食物的品相就是这样,有没有想来试一试的同胞可以让我们佩服几天。
同行的印度同事虽然没有赞不绝口,但也是异口同声夸奖味道正宗。有的人还自称已经成为这家餐馆的常客,枪手自然得承认品味水平一般,没有享受到那高级的烹饪水准,原来这印度餐馆是注重口味,而不是关心品相,或者说是顾客的观感,怪不得。
于是给本文取了这个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