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体验美国医院

Posted on February 2, 2017 by

       从天朝过来的人都有体会,那就是国人的身体比洋人强太多了。这里主要指的是对疾病和不好环境的抵抗能力,而不是指体型体重或者其他力量型的比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就枪手来说,在国内除了个子高以外,其他方面也就一般人,但是来到美国后,居然创造了六七年不去医院看病的记录。沾沾自喜是免不了的,同时也悲伤地想到,实在也没有什么时间生病。

        另外一方面,美国的医生实在也是太难找了,一般的医生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有秘书护士之类的众星捧月,对待病人就像律师一样谨慎客气。每次和大夫约个门诊总要等个个吧星期,周末和节假日还都不办公。以前听说美国人的感冒是不去治的,当时还以为洋人的抵抗力强,所以不怕,现在才明白,如果感冒了想去看医生,等到最后见到医生的时候,感冒肯定已经好了好几次了。多数医生的办公室除了称体重量血压之外什么也做不了,所以看医生的结果就是拿到医生的转诊单,再去和技术部门约时间做相应的检测。检测的结果会返回给医生,然后是再一轮的约门诊和等待,再见到大夫的时候,会得到治疗的建议。最后才是买药手术或者是其他的治疗。这可不是枪手啰嗦,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当然紧急情况还是可能迅速治疗的,但是账单就比较吓人了。除非你像总统的支持者那样,有各种的理由不上班没收入拿补助,医药费是可以不花一分的。最近的美国医疗保险改革就是专门为了鼓励这帮人,鼓励的结果就是辛苦上班的人负担不断加大,而不上班的群体不断增加,恶性循环。可惜的是选票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整个国家向下的趋势根本无法改变。

        话说回来,就枪手的情况,大病生不起,小病等不起,结果就是不能生病,其实这也是美国上班族的无病之病。算来来美国已经十几年了,和医院打交道的机会竟是近乎空白。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单位体检,查出枪手血液太营养,好些成分多了出来,转到医院看自己的医生,偏偏领导选了个了个严厉的老头,每次看大夫几乎都是纯挨训,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更绝的反复强调让枪手戒酒。在被逼疯的前夕,最后不得已换了个医生才算告一段落。

        其实这次写这篇博客,主要是因为女儿在学校运动受伤,趁着寒假回家完成治疗,没想到勾起了枪手如此这些的牢骚。

        女儿上大学一切都还顺利,孩子适应的非常快非常好。玩的也非常开心,结果可能就有些玩过头了,在运动会上膝部受伤,学校的大夫看了又看,结论当然是韧带拉伤和腿骨挫伤,估计是骨裂之类的小伤,让人惊奇的是,医生的建议居然是手术治疗。其实只是几天以后女儿膝盖的伤已经不是很厉害了,简单的处理以后已经不妨碍正常生活了。想必在经过一番调理保健,特别是中医最擅长的推拿膏药之类,一定没有问题。但是这里的医生凡是挨着边的一定要你做手术,这样一来工程量就大多了,当然账单也会上天。在美国住过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就是无论多大的年纪,无论多小的病,能手术则手术,好像非手术不能搞垮美国的医疗保健系统。加上爱出风头的奥巴马总统强行通过了全民医疗保险议案,以后医药健康保健的前景,肯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无论短期内如何折腾,最终都要栽到地上,可苦了哪些老实本分的工薪阶层。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女儿的手术当然不复杂,但是时间不巧,正赶上年底圣诞新年假期。像国内临近春节一样,人人心有旁骛,所以真的碰上了些不顺利的事情。

        手术的前一天和医生及其助手再次见面,敲定所有细节,除了不让吃东西以外也没什么要紧的。大家嘻嘻哈哈一番,医生的助手还提到晚上要去什么舅哥或是姐夫(Brother in law)家里参加一个大Party,向往的不得了。

        第二天还没出发就接到了医院的电话,问是否可以提前一些到,可能都要早点回家过节吧。我们当然没问题,可惜的是到医院是提前了,可惜找手术室花了好长时间,时间并没有省多少。

        医院的走廊都是一个式样,虽没有迷宫那么复杂,也是让人头晕。可能是年底吧,也没有什么病人,走廊里只要我们一家人。好在一旦能找到人问的话,态度保证是热情的,所以转来转去还是找到了。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手术室的外面有一间屋子专门是为了病人家属等候的,还有为了小孩准备的小玩具。可是时间一长什么都有些腻了。东看看西看看最后只能看电视了,电视看起来设计做工都是专业级别的,看来当初肯定花了大价钱,问题是质量越好越不应该更新换代,看来只好一直用下去了。

        等来等去其它的病人家属都得到通知去看自己的病人去了,唯独我们还在等。实在忍不住了,去问接待处的人,告知有一点点麻烦,随后马上说不是病人或手术方面的问题,而是医院的人员调配出了问题,所以女儿的手术推迟了。看来接待的人经验很丰富,生怕我们着急。后来才知道,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医生助手前一天晚上结结实实地喝多了,到了该上班的时候酒没有全醒,不敢来上班了,所以临时找了另外一个助手,耽误了好些时间。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从中午十二点到医院,一直等到下午六点,手术终于完成了。枪手被叫到临时病房,一个奶奶级别的护士正在做手术后监控,绝对耐心慈祥。可怜女儿这时候麻药的药力开始减退,加上又渴又饿,态度自然极不耐烦。

        又过了半个小时,护士认为情况已经稳定,把孩子从隔离区的病房推到了外面的普通病房,陪同的家属人数也没有限制了。妹妹提心吊胆等了一个下午,终于见到姐姐了。可怜孩子从没有吃过这样的苦楚,疼得直流眼泪,老爹使尽全身解数让孩子转移注意力,但几乎没有效果。过后女儿还抱怨说拿她的病开玩笑。

        按照相关规定,手术的第二天就要开始恢复治疗,可能就是国内最近流行的复健(Physical Therapy)。这又是一个出工不出活的单位,其具体职能是指导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恢复训练。枪手在傍边听着不动声色,其实是目瞪口呆。因为所谓的专业指导,其介绍的完完全全就是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实际情况当然比枪手描述的要好一些,尤其是用英语表达的话,挺有专业意味的。 但是无论如何难以让人怀疑这是在例行公事,或者国民素质太不乐观,还是全体美国人齐心合力共同创造就业机会。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所谓的复健每个星期作两次,开始的时候孩子痛得厉害,所以迁怒于护士,中间还换了一家诊所。搞得前一家诊所的护士有些莫名其妙,还特意还电话问为什么没有再去。第二家诊所的护士女儿也不满意,但是幸亏伤口恢复的快,很快就不那么疼了,所以对护士的印象也就好了。

女儿的腿受伤,全家都不能走了 - 流浪枪手 - 流浪枪手的驿站

        新年过了没两个星期,账单就来了。平时如果遇到这种事情的话,看账单一定是提心吊胆的,因为美国的医疗成本实在是没谱。但是这次就不用担心了,按照相应规则,医院会先问我们家庭保险公司要钱,而保险公司拒付的那部分,女儿学校还为学生买了特种保险,专门用来应付这种校园里面的突发事件。所以账单大小,基本和我们没有关系。没想到的是,手术方面的费用竟是出乎意料的低,还不到5仟圆,不知道会不会还有第二波。[枪手补充:博克写好不到两天,新的账单就来了,这次是3万1仟多一点,现在基本上和想象的差不多了,当然如果还有后续的账单的话,我们也不是吃惊。说真的,也佩服医院写账单的人,病人虽然医好了,难道不怕账单把病人家属吓出个好歹?]

        总的来说,虽然女儿吃了一些苦,但是一切都很顺利。据大夫讲恢复的非常完美(so perfect),所以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果说有什么感想或者体会的话,那就是美国医院的的效率太低了,前面提到过的医生门诊问题之外,这次真的进入了大医院的里面,感觉真是空荡荡的,那么多的人员设备,寥寥无几的病人,怪不得美国的医药费都是天价。

       至于服务方面,除了前面说过的有些小病大治的问题之外,其他就是对病人手术后的修养护理和国内大不一样。我们的习惯是伤筋动骨一百天等等的静养,这里强调的是积极恢复主动锻炼。好像这里的产妇,刚出产房就喝加了冰块的饮料,真的让人目瞪口呆之余反思我们是不是过了几千年太小心的日子。

Tags: , , ,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