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学过古人的好诗,每逢佳节叹伶仃,伶仃洋里倍思亲, 等等等等。当初只是觉得好,但印象并不是很深刻,一则从小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如果还有痛苦肯定是反革命;二则当时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还有感叹或者深沉这么一说。到如今上有老下有小,风雨一肩挑,才切切体会到了生活的糖醋麻辣,非有诗人的学问不足以用文字表达!
以前常听过一句笑话,就是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起先是有一些调侃的意思,现在再说出来,则不禁感到了几分酸楚和伤感!当初能够出国还挺高兴的,但是十几年下来,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真的是不值一提。别说和国内的成功人士相比较,就是同是打工一族的同龄人,也备感差距。思前想后唯一可以打马虎眼能安慰自己的就是好在孩子不用那么苦苦用工读书了,至于真假都不敢追究了。
有时候静下来想一想,也许这就是半路出家两不靠的坏处。张明敏有歌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心依然是中国心。现在我等洋装也不穿,心就更是中国心了。用中国的思维,在美国混饭吃,哪能有好结果?别的不说,中国人的观念就是先挣钱,再存钱,最后才是花钱,而美国人则是先花钱,再借钱,然后再借钱,把子孙后代的钱都花光,脸皮和胆量都不是我们可以相比的。
牢骚归牢骚,每天还要照常上班,还要想着给国内打电话,特别是年节的时候。每次打电话都会被告知今天明天后天是什么什么节,昨天前天家里吃了什么什么饭,心理和胃口都备受折磨。为了安慰老人或者是为了保留脸面,还不得不描绘出好些根本不存在饺子,粽子,元宵等等应节食品,其实心里唯一觉得不错的还是以前朋友帮忙买的窝头。
别以为枪手在诉苦,其实这条件在枪手眼里已经够好的了。十五年以前,枪手独自一人来到西域番邦流浪,最开始时的经历和思想真是笔墨难以形容,那时都没叫苦过。想当年最能打发时间,让心情平静的方法就是一个人在雪地里面走,不停地走,直到把自己走的快挂了,思绪也冻死了,才会回家,才能入睡。记得有一次是在圣诞和新年之间,路两旁都是张灯结彩,远远传来音乐之声,整个世界的欢乐气氛和内心深处的孤独真是让人百感交集!当时突然就走不动了,正好路旁的教堂开着门,那也是我第一次去教堂,在里面静静地听着音乐,坐了好长时间都不舍得离开,真是说不出的安慰。
现在的条件和以前比当然大大不同了,上班下班时间固定,家里家外事情不断。起码忙得让你没有什么时间玩什么思考,抒发什么情感。只是每到年节之时自然要多多和国内联系,经常是匆匆忙忙上班之前问候国内刚刚享用过晚餐的亲友,随声附和地夸奖夸奖今年螃蟹的大小和新开张火锅城的特色服务,每次通话的时候无一例外地会体会到真真正正的新旧社会两重天的感觉。
感谢上帝,今年的年夜排在了周末,至少可以从容地吃一顿。还要感谢的是教会的朋友请客,我们只是在家里做了些东西带上,其他的都省了。朋友夫妇都是大学里面不知道什么级别的教授,学问惊人自不待言,更难得好客非凡。只要有空闲时间,没有不请客的,日复一日,发展到现在给人的感觉几乎都不能亲自吃饭了,或者是不习惯单独吃饭了。枪手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脸皮越吃越厚,现在连他们家的酒杯酒壶放在什么地方都一清二楚了。
这次过春节,请的人更多,没有征得每个人同意,相片就只放一半,抱歉看起来有些怪。当然众目所瞩的菜肴才是重点,不敢向国内的朋友夸耀,但是在美国上班一族的家里作出来这么多中国菜可是不一般了。
其实做菜吃饭事情还不算太劳神,关键是这一番张罗并不是每家人都容易下定决心的。看到主人乐在其中的神情,这收获的喜乐也难以言表。客人们无一例外都是背井离乡的海外游子,能过上这样一个惬意温馨的春节也是有福。
除了朋友的私下聚会,有时候本地的华人教会也会组织聚会还庆祝一下。根据教会的规模和风格,形式也不拘泥,往往是每家带一道两道菜大家一起分享。下面的照片不是枪手照的,但风格绝对是熟悉的。
都知道枪手是个粗人,但写到这里忍不住也要感慨一番,那就是回想过去的人生,不知道是应该抱怨还是应该自夸所经历过苦和累,但确实没有担负过自己不能承受的担子。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境况如何,或者是在雪地中走累了有地方可以歇脚,或者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机会和朋友吃饭聊天,只要思绪能稍稍静下来,随时都会感觉到从那天上赐下来的,
温柔的怜悯!